李繁

唐朝政治人物
李繁是唐朝政治人物,出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他是李泌之子,年少聪明有才名,凭借门荫入仕,袭封邺侯。贞元中期,他担任太常博士,依附裴延龄,陷害阳城陆贽。后来,他因骚扰尊师翰林学士梁肃的遗孀,被贬为随州(今湖北)刺史。在随州时,他建立南岳书院,并于元和十二年(817年)重修栝苍城墙与城门。后来,他历任处州刺史、大理少卿、弘文馆学士、亳州刺史。然而,他因滥杀无辜的罪名于太和三年(829年)十一月十日被下狱并赐死于京兆府。在临死前,他撰写了《邺侯家传》以保留先人功业。[1][2]

史籍记载

李繁,李泌之子,少聪警,有才名,无行义。泌为相,尝引荐夏县处士北平阳城为谏议大夫。城道直,既遇知己,深德之。及泌殁,户部尚书裴延龄[nìng]奉上,德宗信任,窃弄威权,举朝侧目。城中正之士,尤忿嫉之。一日尽疏其过恶,欲密论奏,以繁故人子,为可亲信,遂示其疏草,兼请繁缮写。繁既写,悉能记之,其夕乃径诣延龄,具述其事。延龄闻之,即时请对,尽以城章中欲论事件,一一先自解。及城疏入,德宗以为妄,不之省。泌与右补阙、翰林学士梁肃友善,尝命繁持所著文请肃润色。繁亦自有学术,肃待之甚厚,因许师事,日熟其门。及肃卒,繁乱其配,士君子无不叹骇,积年委弃。后起为太常博士,太常卿权德舆奏斥之,除河南府士曹掾。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罢随州刺史,归京师,久不承恩。
韦处厚入相,厚待之。宝历二年六月,敬宗降诞日,御三殿,特诏兵部侍郎丁公著太常少卿陆旦与繁等三人抗浮图道士讲论。九月,除大理少卿,复加弘文馆学士。时谏官御史章疏相继,宰臣不得已,出为亳州刺史。州境尝有群贼,剽人庐舍,劫取货财,累政擒捕不获。繁潜设机谋,悉知贼之巢穴,出兵尽加诛斩。时议责繁以不先启闻廉使,涉于擅兴之罪,朝廷遣监察御史舒元舆按问。元舆素与繁有隙,复以初官,锐于生事,乃尽反其狱辞,以为繁滥杀无辜,状奏,敕于京兆府赐死,时人冤之。其后元舆被祸,人以为有报应焉。初,泌流放江南,与柳浑顾况为人外之交,吟咏自适。而浑先达,故泌复得入官于朝。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