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骢

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家[cōng],1931年9月3日出生,浙江绍兴人,高分子化学家、中国超分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 ,浙江大学教授,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2][3]
沈家骢1940-1945年在绍兴县立中学和绍兴一中读书。抗战胜利后转入杭州建国中学读高中。1949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1952年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毕业。[2]1952年分配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任教,1958年任高分子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3—1985年任吉林大学化学系主任。1984年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84年10月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85年7月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年7月,任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3]2009年起任浙江大学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所长。[2][4]
沈家骢曾获1989、2004、2009、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次,198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出版了《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加聚反应微观动力学》《超分子层状结构-组装与功能》《超分子层状结构-界面及生物医学功能》《超分子材料引论》等专著,发表论文500余篇。领导创建了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3]2008年创建了浙江大学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2]2018年获得吉林大学(力旺)终身成就奖[5]
沈家骢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聚合反应统计理论及微观动力学(建立反应机理分子量分布定量关系及较完整的共聚反应统计理论)、超分子组装与功能(透明聚合物树脂、人工模拟酶等)、高分子信息材料、生物介面与聚合物仿生材料等。[4]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