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

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王忠(?-242年10月3日),中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将领,出生于司隶扶风郡。他年轻时担任亭长,后因饥荒而吃人肉。[1]王忠南下武关,拒绝归顺娄圭,反而攻打娄圭,随后率领一千多人的军队归顺曹操。在曹魏时期,他历任中郎将、扬武将军、轻车将军,并被封为都亭侯。王忠在建安四年(199年)与刘岱一同讨伐刘备,但未能取胜。建安十八年(213年),他联名劝进曹操为魏公。 在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曹丕让艺人取来墓冢间的髑髅,系在王忠马鞍上,以嘲笑他曾经吃过人肉。
总的来说,王忠是一位在曹魏时期有一定地位和贡献的将领。于正始三年八月丁巳日(242年10月3日)逝世。

人物经历

食人经历

王忠出生于扶风,年少时担任亭长。在东汉末年那个混乱动荡的时期,尤其是兴平年间,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秩序崩溃,饥荒肆虐。当时的三辅地区民不聊生,粮食极度匮乏,人们为了生存已到了极其悲惨的地步。王忠在这种绝境下,由于饥饿难耐,不得不做出了令人痛心的选择 —— 食人。这一经历成为他人生中难以抹去的黑暗过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百姓生存的艰难。比如,董卓及其部属对三辅地区的劫掠,导致粮价飙升,百姓生活困苦,而蝗灾和大旱更是雪上加霜,让人们陷入了生死边缘。在这样的绝境中,王忠为了活下去,选择了食人这种极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