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前苏联电影导演、编剧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年4月4日出生于俄罗斯伊万诺沃札弗洛塞镇,苏联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全俄国立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1]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59年参演并执导了电影《今天不离去》。[2]1960年创作他首部毕业短片压路机与小提琴》,在这部影片中,塔可夫斯基将人的真实情感置于鲜明的阶级立场之上。[3][4]1969年获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的《安德烈·卢布廖夫》该影片除了收尾片段之外,整部电影都以黑白摄像为主,叙述了发生在14—15世纪俄罗斯,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的一生。[5][3]飞向太空》获得1972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3]1975年上映的自传性作品《镜子》在视与听杂志影史最伟大250部电影榜单的排名中排名第31位。[6]。这部影片深刻探讨了一个艺术家的童年经历和成长过程。故事的背景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跨越了整整40年的时间跨度,这与导演自己的生平年代完美契合。[7]潜行者》于1979年拍摄,它被公认为是塔氏作品中最神秘的作品之一;1983年在意大利拍摄并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国际影评人奖、最负盛名的《乡愁》。[3]虽然该影片拍摄在意大利,但它以全面的俄罗斯视角观察了精神、道德和情感层面的乡愁,展现了导演的深刻内心世界。[8]1983年,塔可夫斯基拍完电影《乡愁》之后,叛逃到了欧洲[9]1986年,他拍摄了囊括戛纳电影节多个奖项的遗作《牺牲》。[10][3]
1986年12月28日,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巴黎因肺癌去世,享年54岁。[1]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