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橐

春秋时期鲁国的神童
项橐,字仲廉,春秋时鲁国人,周敬王丁未年(公元前494年)三月十八日出生于荒山僻野的农村人家,世居曲阜县奄宅里鲁城洙泗泽(今山东省曲阜市境内)。[1]
项橐自幼喜欢观察事物、刨根问底,经常提出深刻而独到的问题,让大人们惊叹不已。其中,“三难孔子”的典故尤为著名,这段故事(又称项橐小儿论)讲述了年仅7岁的项橐以其非凡的智慧与辩才,三次难倒了儒家大师孔子,从而被誉为“圣人之师”。事后,孔子甚至虚心向项橐求教,尊其为师。这一事件后,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前来,希望能邀请项橐为国家效力。然而,项橐矢志不渝,坚定地表示要与自己的国家共存亡。不幸的是,在诸侯争霸的动荡年代,项橐年仅12岁便遭到了齐国的迫害,英年早逝。[1][2]
孔子得知项橐遇难后,便亲自焚香烧纸,请当地名师良匠为项橐修圣公庙一处,神像二尊,这二尊神像分别是铜像、泥像,立碑七幢以表师徒之情。圣公庙也称小儿庙、七和寺,[3]其山名为小儿山,后人称之为圣公山,其事迹也受一众史官和学者盛赞。[1][4]

人物生平

神童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