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宫颈病变,既往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2014年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将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更新为二级分类。即子宫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相当于CIN1。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相当于CIN3和大部分CIN2具有癌变潜能。常见于25~35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密切相关,其中,70%与HPV16和HPV18型相关。一般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现接触性出血。约60%子宫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自然消退,30%病变持续存在,约10%病变2年内发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原则上无需处理,随访观察。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宜进行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发展为宫颈癌,需要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反应了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如不及时发现及治疗,将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就诊科室

  • 妇科

病因

  • 宫颈上皮内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多个性伴侣、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因素相关。
    • 约90%宫颈上皮内病变和99%子宫颈癌组织发现有高危型HPV感染,其中70%与HPV16和18型相关。高危型HPV产生病毒癌蛋白,使抑癌基因失活或降解,继而通过一系列分子事件导致癌变。
  •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与子宫颈癌发生相关。与有阴茎癌或其性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女,也易患子宫颈癌。
  • 其他因素
    • 吸烟可增加感染HPV效应,避孕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