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栉水母动物门-抖音百科
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是相似于钵水母的一类动物,身体透明,呈球形、卵圆形、扁平形等。由内胚层与外胚层组成,中胶层很发达。两辐射对称,体表具栉带,不具刺细胞、只有粘细胞,近海或远洋生活的。目前已报导的不到100种。 概述
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是动物界的一门。 通称栉水母类,是两辐射对称的海洋动物,与腔肠动物门一样,具有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该 门动物与腔肠动物的区别是:体外通常具8条栉毛带,2条触手上通常有粘细胞而无刺细胞,背口端有固定的感觉区;发育不经过浮浪幼虫期,有幼生生殖现象。 栉水母动物中为人们较熟悉的种类,如侧腕栉水母(Pleurobranchia)其身体呈卵圆形,下端有口称口极(oralpole),相对的一端有顶器(apicalorgan),称反口极(aboralpole)。身体表面具有8行栉带(comb bands),从反口极直延伸到口极,栉带是由成行的栉板(comb plates)组成。栉板又是由横行排列、基部愈合的纤毛组成。栉水母动物借助于栉板上纤毛的摆动及栉板下肌纤维的收缩推动身体以反口端向前运动。靠近反口极的两侧表皮内陷形成一对触手鞘(tentacularsheath),由触手鞘中伸出一对细长触手,触手上分布有大量的粘细胞(colloblast)(仅个别种例外如Euchlora ru-bra,具刺细胞)。粘细胞半圆形,下端有长丝,可伸入中胶层中,细胞表面有许多粘着颗粒,与捕获物接触时可释放出粘液以捕获食物。触手内也有发达的肌纤维,收缩时触手可全部缩回鞘内。由于触手鞘从而使栉水母动物身体成为两辐射对称。栉水母的体壁结构相似于钵水母,但其中胶层中包含有外胚层来源的变形细胞及肌纤维,肌纤维为平滑肌,排列成网状。栉水母的胃环流腔较钵水母类更复杂,由口经过细长的咽进入中央的胃。胃向反口极伸出一个反口极水管(aboral canal),向口极伸出两个咽管(pharyngeal canal)及二个触手管(tentacular canal),向两侧伸出两个主辐管。由两个主辐管再分出8个子午线方向排列的子午管(meridional canal)位于栉带之下。栉水母动物取食各种浮游生物,用触手捕食,食物进入胃腔后,在各种管内行胞外消化,再由管道内壁的细胞行胞内消化及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仍经管道及口排出。栉水母的神经系统也是存在于上皮下的神经网,由于栉带的运动作用,神经网已向栉带处集中,形成8条不发达的神经索。这些神经索支配着栉带上纤毛的协调运动。唯一的感官是反口极的顶器,它是由表皮内陷形成的一个凹穴,穴内有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平衡石(statolith),石下有4束纤毛起平衡调节作用,纤毛束向外延伸形成分叉的纤毛沟(ciliated furrow),再通向栉带。当动物倾斜时,平衡石改变了一侧纤毛束的压力,再通过纤毛沟将刺激传向栉带,以调整栉板上纤毛摆动的速度,使身体恢复平衡。栉水母动物均为雌雄同体,生殖腺呈带状,位于子午管的内壁。精子、卵经口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受精卵在发育中经过一个自由游泳的球形的球栉水母幼虫(cydippid larva)再发育成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