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英文名:protection forest)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主要林种之一。[1]
防护林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1]
依据营造林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不同类型。防护林体系是以防护林的林种为主体,构筑的综合森林防护体系。中国学者将其分为干旱风沙、水土保持、环境保护3个护林体系等。在树种选择上,应选生长稳定等的乔灌木树种;在结构上,多树种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在造林技术上,选良种壮苗等;在管理经营上,采用近自然林经营技术等。[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防护林可通过合理配置营造森林植物群落,发挥积极生态效应,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其各个组成品种要相互协调,形式上可多样结合。中国人民对森林防护功能早有认识,也开展了一些防护林工程。1978年中国政府批准兴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此后又开展了十大防护林体系建设。[1]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