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

《西厢记》《莺莺传》等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崔莺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先后被写进唐传奇《莺莺传》、元杂剧西厢记》等文学名作中。其中元杂剧《西厢记》使得西厢故事广为流传,崔莺莺作为主角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1][2][3][4][5]
崔莺莺最早出现在唐代元稹所撰的传奇《莺莺传》中,她在该故事中与夜游蒲县书生张生相爱,勇敢追求爱情,并突破男女大防,后因张生赴长安应试而被抛弃。[2][4]之后崔莺莺的故事以不同体裁、情节在各朝代流传演变,崔莺莺的个性、家世等也在发生变化。[2][4][5]
在《莺莺传》《西厢记》《西厢记诸宫调》等文学作品中,崔莺莺一致性的拥有过人的美貌、矛盾的言行思想。不同的是,崔莺莺在上述作品中,身份家世逐渐在改变,如在《莺莺传》中,她非官宦之家出身,不能在仕途上帮助张生,而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崔莺莺则变成了相国千金,为崔相幼女,其母为郑相之女。《西厢记》延续了“崔莺莺是相国千金”这一设定,并提高了她的家庭背景,使得她能在仕途上帮助张生,这也为二人最终走到一起提供了更多保障。除此之外,崔莺莺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形象逐渐由妖孽尤物变为正面,对待爱情的态度逐渐变得大胆。《莺莺传》中的崔莺莺被张生抛弃却不敢有什么不满,《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则对爱情更加主动,具有顽强的反封建斗争精神。[2][5]

人物形象

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即张[gǒng],字君瑞)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