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

意大利文艺批评家
克罗齐(Bendetto Croce),国籍意大利,出生于1866年2月25日,卒于1952 年11月20日,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杰出的自由主义者,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1]
克罗齐1883年就读于罗马大学,师事于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拉布里奥拉。1886年回那不勒斯研究历史和考古。1903—1923年与金蒂雷一起创办并编辑著名的《批评》杂志。1904年还担任了巴里出版家拉泰尔扎的编辑顾问。1910年当选为参议员。1920—1921年任焦利蒂政府的教育部长。1925年发表反对金蒂雷的《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抗议书,随即退出政界。1943—1947年领导他所重新创建的自由党,并于1944年短期任过政府不管部部长。1952年逝世于那不勒斯。[2]
克罗齐还著有多部哲学、历史学和文学评论作品 ,主要 有《黑格尔哲学中什么还是活的和什么是已死的》《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维柯》和《阿里奥斯托》等 ,并著有《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一书 ,对席勒海涅、斯丹达尔、司各特、巴 尔扎克、易卜生、福楼拜、莫泊桑等名家名著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他的美学、文艺理论主要体现在《美学》《美学纲要》 (1912) 和《诗论》等中。[3]

美学思想

美学原理》的主要观点是“五正”、“五反”。“五正”是:(1)直觉即抒情的表现。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物质”存在,只承认“材料”(即情感、欲念、快感、痛感等)的存在。这些“材料”是心灵的产物,它一旦经过直觉,就可以获得“形式”,转化为意象(万事万物)。一切直觉既来源于情感又表现情感。(2)直觉即艺术。心里有了直觉品(直觉到的形象)就等于“表现”了艺术,至于这心中的艺术写不写,画不画,做不做,那是无关的,直觉即艺术。人人都有直觉,人人都是艺术家。在艺术家与一般人相比只是在直觉的量上不同。(3)直觉即欣赏。欣赏就是用直觉再造艺术家所创造的抒情的意象,从而得到和作者大致相同的体验和感受。欣赏和创造是统一的,不仅需要鉴赏力,也需要直觉的能力。(4)直觉的成功表现即是美。直觉的功用在于给无形式的情感赋予形式,使情感成为意象而“对象化”。这种“心灵的综合活动”有成功与失败之分,美只是指成功的表现,不成功的表现则是丑。美感就是成功的表现引起的一种快感。(5)语言就是艺术。他继承维柯的形象思维论,认为语言就是一种形象思维,在本质上和艺术相同。他根本不承认抽象思维和艺术有关,认为把思想当成直觉的活动是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