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烺

吴敬梓的长子
[lǎng](1718年-?),字荀叔,号杉亭,安徽全椒县人,清朝政治人物、数学家、音韵学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长子。[1]

人物生平

是乾、嘉时期的一个数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和诗人。居拖板桥头探花第--科举世家。高祖曾祖及父辈有七人进士及第,其中一名榜眼,一名探花。1733年随父移家南京,由于父亲不治生产,挥金如土,家由富骤贫。吴烺十五岁即外出求食,自谋生活。为学笃实为文才纵。与父同驰名。吴烺与父亲吴敬梓的感情很深,吴敬梓曾在《病中忆儿烺》一诗中写过父子离别的思念:“有如别良友,独念少寒衣。”父子相为师友。其时许多经学家、诗人,都是两人共同的朋友。乾隆二十年,吴敬梓逝世后的第二年,吴烺托王又曾校阅父亲的《文木山房诗文集》,王又曾作了序文,吴敬梓的轶文轶事才得以传世。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乾隆南巡,与钱大昕等迎銮诏试,同赐举人,官中书舍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俸满引见,升山西宁武府同知,后署理知府。任内多善政。其子情况不甚详,一女适金兆燕子金台骏。

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