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回族自治县

中国青海省海东市辖自治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海东市,距省会西宁市110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1°39′-102°42′,北纬35°48′-36°17′之间,东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接连,南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相邻,西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西宁市湟中县接壤,北与海东市平安区乐都区毗连。截至2024年6月,化隆回族自治县总面积2740平方千米,全县共有6个镇,11个乡,362个行政村,政府驻地化隆县群科新区上午大楼,人口31.3万人,有回、汉、藏、撒拉等22个民族。[1][3]
先秦时,化隆回族自治县为羌人牧地,西魏废帝二年因境内有化隆谷,改石城县为化隆县,此为化隆县名之始。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西宁卫(治今西宁市),今化隆地区属西宁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西宁州西宁府,化隆地区分别属西宁府西宁、碾伯二县辖。乾隆九年(1744年),置巴燕戎格抚番厅(治今巴燕镇),隶西宁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巴燕戎格厅为巴戎县,隶甘肃省西宁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改巴戎县为巴燕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巴燕县为化隆县。1953年改设化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化隆回族自治县。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2013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隶属海东市管理。[4]2020年4月,化隆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5]
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海拔为1884-4484.7米,地形呈“八分山、一分水、一分川”的特点,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89天,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境内冬季多风,干旱、冰雹自然灾害频繁。[6]
2024年,化隆回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2亿元,同比增长4.7%。[2]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