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

明代思想家、政治家
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中国明朝晚期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江苏无锡人,世称泾阳先生或东林先生,倡导实学,是明末东林学派的主要创建者。[1][2]
顾宪成年轻时游学于唐荆川、薛方山两先生之门,万历四年应天乡试第一名中举,万历八年二月,会试中式第二十名,同年三月殿试,得中第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授户部主事,时年三十一岁。万历十一年,顾宪成请假回乡,研读《易》和《春秋》,万历十四年七月,假满北上,出任吏部主事。后来,顾宪成被调任处州府推官、泉州府推官。万历二十年顾宪成又被提拔为吏部主事、吏部员外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顾宪成被削去官籍,回家乡从事讲学议政。万历三十二年,在常州知府、无锡知县的支持下,以民间集资的形式,先后修建道南祠(祭祀杨时祠堂)、精舍、依庸堂、丽泽堂,这就是日后声名远扬的东林书院。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顾宪成接到任命“南京光禄寺少卿”,但其未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顾宪成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三岁,东林书院为他举行公祭仪式。[3]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追赠顾宪成为太常寺卿,给三代[gào]命。[4]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顾宪成获得平反,再赠吏部右侍郎,给三代诰命,谥号端文。
顾宪成著有《小心斋札记》、《还经录》、《质疑编》、《证性论》、《桑梓录》等著述,这些著述被后人编为《顾端文公遗书》。[2]

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