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糜

口糜
口糜,中医病症名。以口腔黏膜糜烂成片如糜粥样,有特殊气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病因病机

  • 口糜病机分虚实两类。实证病机,成人多因膀胱湿热熏口所致,小儿多属心脾积热灼口。虚证病机以阴虚口齿失养为多,主要见于成人。
  • 1.膀胱湿热,上泛龈口 
  • 多因外感湿热,蕴结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湿热积聚,循经熏蒸于口而为病。《医方考·卷之五》说:“膀胱者,水道之所出;小肠者,清浊泌别之区也。膀胱移热于小肠,则清浊不能泌别,湿热不去,势必上蒸,故令口中糜烂而疮。”
  • 2.心脾积热,上炎龈口 
  • 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过食辛热炙[],脏腑失调,热积心脾,不得宣泄,循经上炎于口,灼腐肌膜,遂成口糜。《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说:“心脾有热,亦口糜。”
  • 3.阴虚火旺,上炎龈口 
  • 大病久病之后,胃阴耗伤,虚火上炎,灼伤口舌肌膜发为本病。《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说:“阴亏火泛,亦口糜。”

临床表现

  • 局部灼热干燥感,轻微疼痛或不疼痛,往往在医生检查舌苔时方发现。患婴可有流唾液,拒乳,啼叫不安,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