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

元代戏曲家白朴创作的杂剧
《墙头马上》,原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是元代戏曲家白朴创作的杂剧,是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演变而来,因诗中有“墙头马上遥相顾”句,遂以之取名。[2][1][3]
《墙头马上》一本四折,是由白朴汲取民间传说中的养料,借鉴前人的创作,又在白居易乐府诗的基础上,抓住“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的诗意,予以铺叙而创作。[2]该剧讲述了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李千金被私藏与裴家后花园七年,育有一双儿女,却仍不为裴家长辈所知。终有一日被撞破,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李千金力争无果,被弃归家。裴少俊考取功名,重新求娶李千金,夫妻终于团圆。[4]
裴少俊、李倩君的自由结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shuò]之言的封建礼教,表现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忠贞。[5][1]

成书背景

《墙头马上》的故事出自唐代白居易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是一首遭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子的怨歌,诗作真实反映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私奔到离别的悲剧过程,并揭示了造成这场悲剧、尤其是女性不幸的根源。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的背景就在“唐高宗即位仪凤三年”,白朴将“墙头马上”“瓶沉簪折”等细节铺展开来,并把原诗中模糊的人物形象加以明确,通过多种手段将一首乐府诗改编为一出情节丰富、内蕴深刻的杂剧作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