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凤蝶

昆虫纲鳞翅目的动物
虎凤蝶是一种中型蝴蝶,属于虎凤蝶属,其翅膀基色为黄色,前翅外缘有宽的黑带,翅面有一些黑色短纹,犹如虎皮。后翅外缘波形,尾突短,外缘黑带上镶有弯月形黄斑,黑带的中间嵌有蓝色斑点,最里面有一列弯月形红斑,非常美丽。虎凤蝶喜欢生活在光线较强而湿度不太大的林缘地带,飞翔能力不强。其主要蜜源植物包括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虎凤蝶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阶段。其产卵于芸香科樟科、伞形花科及马兜铃科等植物上。虎凤蝶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其学名Luehdorfia puziloi,由Nikolay Grigoryevich Erschoff于1872年描述。虎凤蝶的幼虫以细辛和紫花地丁为食。除了中国,虎凤蝶还分布于满洲、俄罗斯远东(乌苏里)、朝鲜和日本以及千岛群岛

物种特征

虎凤蝶模式种翼展为3.0-3.5厘米,翅面黄色,有黑色斑纹,翅脉黑色。底部是一个倒置的副本,颜色更为明亮。前翅外缘有宽的黑带,翅面有很多黑色短纹,犹如虎皮,故名。后翅黄色,有一长一短的黑色条纹,外缘波形,黑带上镶有四个弯月形黄斑,黑带的中间嵌有蓝色斑点,最里面一列弯月形红斑。在黄色衬底的前翅上,自前缘向后翅延射着八道如虎斑的粗黑条纹,后翅外缘呈锯齿状。雌蝶比雄蝶略暗。
虎凤蝶
生活史是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成虫有二对大而且布满鳞片的翅膀,体表及膜质翅上都被有鳞片和毛,身体为黑色,胸背及胸侧生有浓密的棕色毛列,贴身的后翅外缘生着灰色羽绒状毛丛。成虫具有可以收卷的虹吸式口器,口器特化为虹吸式的喙,不用时作螺旋状卷曲。复眼发达。触角未端膨大,呈棒状。有凹进的肛角与尖细的燕尾。下翅尾端有一对尾突。幼虫有"臭角",受惊扰时会伸出。触角端部逐渐加粗。前足胫节内侧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对称的爪1对。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4与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具有基横脉(cu-a),A脉有2条(2A及3A)。后翅肩区具钩状肩横脉(h);外缘呈波纹状;内缘收缩,静止时侧面明显露出腹部,A脉只有1条(2A);多数种类M3脉延伸为尾突,有2条尾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