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项琵琶

南北朝时波斯传入中原的乐器
曲项琵琶是在南北朝时通过波斯传入中原地区的一种乐器。此乐器,四弦四柱、横抱、用拨子弹奏。[1]

起源

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横抱用拨子弹奏。这种琵琶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叫“乌德”,后经龟兹(新疆库车地区)传入中原。乌德,传到西方后渐渐演变成吉它曼多林琉特琴等乐器。而传入中国后是另外一种面貌。这种外来乐器受到了中国悠久的古老文化的浸润,它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音乐的滋养。《隋书·音乐志》有下列记载:“先是周武帝〔在位公元561年—577年〕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公元568年〕,周武帝公元568年聘突厥阿史邮氏为皇后,随从皇后来了大批乐工,苏[zhī]婆善弹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因而问之,答云:父在西域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

历史发展

四弦曲项琵琶的演奏,从南北朝开始已经流行了一千余年,在其流传的漫长历程中,先后出现过许多著名演奏家和著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