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路-快懂百科
桂林路原称宝清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将长春设为新京特别市并作为“国都”,桂林路街区就形成于这一时期。1945年8月至1946年4月,很多人在桂林路街区依靠摆摊床出售日用品为生。国民党统治时期,宝清路改名桂林路,名称沿用至今[a]。新中国成立后,桂林路街区以住宅区为主,商业建筑屈指可数。20世纪90年代初,昔日的露天市场搬进了桂林路大棚。2005年,北方市场集团接手桂林路市场,桂林路周边形成了集吃、喝、玩、乐及购物为一体的商业区。2018年,桂林路西段打造的“津门风情街”开街。2022年3月,桂林路以西片区更新开始规划。[1]次年10月,桂林路商圈升级改造全部完工。[6]2024年初,桂林路以新的面貌接待市民、游客。[1] “津门风情街”位于桂林路商圈的核心地带,[3]桂林胡同美食街是长春的美食街,更是年轻人向往的时尚打卡地。[2] 名称由来
桂林路的“桂林”,并非为了纪念抗日志士贾桂林,而是指广西桂林市。规划者最初给长春的街路起名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各地含蓄且有余韵的地名;二是音调上口便于记忆;三是考虑中国历史文化因素,如隆礼路来自《礼记•经解》中“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惠民路名出《尚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词句,树勋街来自杜甫诗句“将军树勋起安西,昆仑虞泉入马蹄”等。规划中将南北走向称为“街”,东西走向称为“路”,宽幅超过38米加“大”,称“××大街”“××大路”,辅助道路一般以最近街路命名,称“××胡同”。长春之后的街路更名与命名也基本遵循这些原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