铳炮

古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概称
[chòng]炮是对古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概称。中国古代铳炮肇始于元,而以清末为其下限,包括了铜、铁两大类。铜质铳炮主要是以青铜铸造,也有少数以其他铜合金制成(文献记有以“黄铜”、“红铜”铸铳)。中国青铜铳炮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元代至明正德时期,这是中国传统铳炮的发生、发展期,其时青铜铳炮占据主流。第二阶段,从明嘉靖时期至清末,主要是仿造欧洲传来的铳炮,其时由于铁制铳炮的发展,青铜铳炮渐趋衰落,最终被淘汰。

产生阶段

创始

元代(1271一1368年)是中国古代铳炮的创始期。在此之前,非金属质的早期管形火器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1132年宋人陈规制成长竹竿枪;1232年金人创制飞火枪;1259年寿春府发明以巨竹为筒,发射“子[]”的突火枪。金属管形射击火器便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诞生的。
现知中国古代金属铳炮的最早实物是元代制品,数量极其有限,全为铜铸。其中有一件刻有铭文“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边讨寇军第叁佰号马山”,此铳1935年发现于北京房山云居寺,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元至顺三年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金属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