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璐(公元1675年~公元1745年9月17日),字宝臣,号药斋,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之子,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之弟。[1]
张廷璐出身官宦之家,[1][4]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中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不久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公元1723),张廷璐以詹事府中允之职,赴福建主持乡试。次年九月,张廷璐出任河南学政,后因封丘知县违制度,当地生员罢试之事而落职,后经朝廷查明真相,官复原职。之后,张廷璐又担任了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詹事、国子监祭酒等职。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张廷璐出任江苏学政,他在任期间选拔人才公正,致力于改革学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张廷璐担任浙江乡试主考官,次年升为礼部侍郎,未就任,不久改任江苏学政。乾隆皇帝即位后,以江苏学政紧要为由,命张廷璐再留任三年。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张廷璐三次担任江苏学政期满回京,才赴礼部实任礼部侍郎。此后,张廷璐多次因病请求告老还乡,均未得到乾隆帝同意。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张廷璐主持江西乡试,再次请辞,得到乾隆帝的同意,准以告老还乡。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八月二十二日 ,张廷璐去世,享年七十一岁。[1][5] 张廷璐在诗文方面也有研究,著有《咏花轩诗集》。[6]张廷璐前后居官近三十年,在任以管理教育为主,扶持后进之辈,被时人誉为“三朝旧臣,后进楷模”,并且在正文体、选拔真才等方面,卓有成效。[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