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路

青岛的老马路之一
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是青岛的老马路之一,它也是旧时青岛有名的“日本街”。这条路南起禹城路,穿过胶州路后,向北延伸至吴淞路口与陵县路相接,全长584米,行车道宽8米,人行道宽6米,沥青路面。与这条路交汇的有福建路、胶州路、李村路、[chí]平路、博兴路、市场三路、高唐路、市场二路、夏津路、市场一路、武城路和吴淞路,是一条辐射面广、人口集中的马路。

基本介绍

历史
明清两代,在聊城路、市场三路一带有一个小渔村,名为“孟家沟”。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901年6月将孟家沟之居民迁走,房屋拆除,拟规划为市区,并在山坡的平坦处修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沙土路,德文路名为LAZARETTWEG(曾被译为维礼街,乃误译),属德人在青岛修筑的75条马路之一。
1914年,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取代德国而侵占青岛。自此,日本侨民大量涌入,数量骤增,最高达24500人,相当于当时青岛市区人口的27%。日本人既不愿在台东、台西、鲍岛等市区与中国人同住,又在今市南区一带无插足之地,于是便在聊城路一带开辟新的日本居民区,聊城路一带许多马路的修筑和大批房屋的建造,皆缘于此由。日本人把这个新建的居民区,称之为“新町”,“町”是日本词语,相当于“街区”之意。除将聊城路更名为“中野町”外,对其周围的马路皆冠以“新町”二字。如平路为新町一丁目,博平路为新町二丁目,高唐路为新町三丁目,夏津路为新町四丁目,武城路为新町五丁目,清平路为新町东道,临清路为新町西道。“丁目”为汉语中“支路”之意。甚至日本人将第三公园也名之为“新町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