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县

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管辖区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真定属之。真定在今石家庄市古城村,

基本介绍

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废真定国,将真定县划归常山国管辖。
三国时,真定县属魏国常山郡。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今石家庄市古城村)。北魏天兴元年(398年)把郡治所移至安乐垒(今[gǎo]城九门附近),真定为属县。北齐时(550-577年)又把郡、县治所移到[]沱河北,即今正定镇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从定州、常山郡各分出一部兼置恒州,治真定县。隋开皇初废郡,存恒州、真定县;开皇十六年(596年)真定县直属恒州仍为州治;大业元年(元605年)改恒州为恒山郡,治真定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石邑(今石家庄市振头附近),真定为属县;武德四年(621年)徙恒州治真定;武后初元年(689年)改真定为中山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真定县;开元十四年(726年)在恒州恒阳城置恒阳军;天宝元年(元742年)废恒州为常山郡,治真定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恒州,属河北道常山郡,治真定县;宝应元年(762年)置成德军于恒州;兴元元年(784年)以恒州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820)为避穆宗李恒名讳,改恒州为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