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式反射望远镜(英文名:Newtonian reflector)是反射式望远镜的一种,是牛顿在1668年发明的。[1][2][3]
牛顿式反射望远镜是由凹面主镜,平面副镜和目镜组成的。牛顿反射镜最主要结构是凹面主镜,它的作用是将来自于遥远天体的光线汇集,之后反射于平面副镜上。平面副镜的作用是将反射回来的光折入调焦座中以同目镜对焦。通过眼镜观察目镜即可看到被放大的天体物像。[4]天体的光从镜筒开口处(右侧)射入,在镜筒底部(左侧)受到一块凹面主镜的反射而汇聚,汇聚的焦点本来位于右边镜筒开口附近,牛顿在焦点前面安装了一个小巧的平面镜(被称为副镜),以45°角把光线从侧面以90°反射了出去,在侧面安装目镜进行观测。[5][1] 由于牛顿式反射望远镜采用凹面反射镜作为物镜,而凹面镜可以用金属材料制造,从而突破了口径的瓶颈。因此,牛顿式反射望远镜的发明是望远镜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次重要飞跃。[6]
历史沿革
1668年,牛顿发明的反射望远镜主要是在主镜反射光束中加一块平面镜,与主镜光轴交角45°,使光束折转90°,从而使天体像成于镜筒外侧,便于观测。1672年,牛顿又制成了一种新的反射望远镜,一般称为牛顿望远镜,口径仅2.5cm,全长不过15cm,但具有光力强的优点,可以放大40倍,成像清晰,可与2m长的折射望远镜媲美,现仍保存在英国皇家学会作为珍品收藏。[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