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凤鸣-抖音百科
白凤鸣(1909-1980)是中国京韵大鼓演员和少白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父亲白晓山曾是清代吏部小官,曾从事八角鼓和单弦牌子曲的演唱,后来改唱木板大鼓。[1][2]他的长兄白凤岩是京韵大鼓的弦师,长期为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伴奏。白凤鸣从八岁开始向父亲学习演唱,后来又向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学习运用气口和板路。十四岁时,他正式拜刘宝全为师,并向兄长白凤岩学习声韵和唱腔。[3]兄弟二人共同创立了风靡一时的少白派京韵大鼓。白凤鸣 还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常务理事。他在艺术上独具特色,被誉为“少白派”,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和赞赏。他还曾率曲艺代表团赴朝鲜慰问,并在解放后主持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的工作。在196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 演 艺经历
白凤鸣八岁从父学艺,十二岁开始参加“宝全堂艺曲改良杂技社”,在北京大观楼、水心亭等处登台演唱,时有“神童”之誉。他十四岁时为鼓曲大王刘宝全先生赏识收为弟子,每天步行很远的路到刘家去学唱。刘宝全教徒,重在熏陶渐染,偶作指点,便命自行练习,掌握“嘴里”功夫。如《大西厢》中“茶不思,饭不想……”等数句,他反复练了数年始悟诀窍,做到心领神会。这样艰苦学习近五年,他基本上能演唱刘宝全擅长的《长坂坡》、《单刀会》等二十三段曲目。至十七岁时,已掌握刘派大鼓演唱真谛。他深知老师造诣之深,不仅在于汲取前辈宋五、胡十、霍明亮诸家之长,还贵在融会贯通、富于独创精神。因此,他立志广撷[xié]博采,从兄弟曲种和姊妹艺术中借鉴表现手段与技法。他酷爱京剧艺术,并结识了王少卿、陈富年、杨宝忠几位益友。经与这些良师益友切磋,他大胆尝试在演唱《击鼓骂曹》时,以单键击出双键鼓点的技法,配合《夜深沉》古曲,使演唱效果声情并美,一时被誉为创举,广为仿效。 白凤鸣对自己演唱的作品,力求深入理解作品之历史背景,人物之思想性格特征。如他中年时期,在演唱子弟书《方孝孺骂殿》之前,从考据与体验着手,力求做到一个唱腔、一个眼神、一个手式、一个身段都能注之以情,贯之以神,当时受到老 伶工王瑶卿、陈彦衡、言菊朋的器重。他矢志精研音津声韵至三十岁时,以他独具特色的艺术而被曲艺界誉为“少白派”,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