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祠,坐落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府路169号,为国家AAA级景区,是海南贬谪[zhé]文化的发祥地,占地面积70余亩,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始建于宋朝(960年—1279年),为海南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丰富的古典寺庙园林景观建筑群。五公祠分为古建区和新馆区,从整体来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古建区在整个园区的北侧,地势较高,北侧为一条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游览路线,亦是两个区之间的分界线。[1][2]
五公祠是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是观稼堂、学圃堂、东斋,与苏公祠 、两伏波祠、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等连在一起,形成的文物古迹群。其中五公祠是该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560平方米,楼高10米,有上下两层,三面回廊,可凭栏眺望,被称为“琼台胜境”“瀛海人文”,以及“海南第一人文景观”“海南第一楼”。[1][3] 1955年,五公祠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994年11月2日,五公祠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成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五公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建筑特色
五公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口市青少年德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169号。管理单位是海口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