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撒哈拉问题是1975年西班牙殖民者撤离西撒哈拉时,所产生的关于西撒哈拉主权归属和自决权的历史遗留问题。[1]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1934年西撒哈拉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975年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签订《马德里协议》,规定西班牙于1976年2月26日撤离西撒哈拉。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随即签订分治西撒哈拉协定,摩占领北部17万平方公里,毛占领南部9万多平方公里。1976年2月27日,西撒人民解放阵线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之后同摩、毛冲突不断,即为西撒战争。1979年8月,毛里塔尼亚退出战争后,西撒问题转变为摩洛哥和西撒人阵间的战争冲突。1991年9月6日正式停火,结束了长达16年之久的军事冲突。双方在联合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等方协调下有望和平解决西撒问题,但由于各自诉求不同,导致和平进程一再滞后。[4][5] 西撒问题引发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冲突导致成千上万的西撒人民逃离争议领土,前往阿尔及利亚难民营寻求庇护。[3]此外,由西撒问题引起的马格里布地区的政治关系失和也影响了马格里布一体化进程,滋生了大量的恐怖主义分子。[6]而西撒作 为非洲最后一个未解放的殖民地,也影响了非洲的和平进程。[7] 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简称西撒)位于非洲西北部,西频大西洋,北接摩洛哥,东部和南部与毛里塔尼亚毗邻,东北角与阿尔及利亚接。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境内大部为沙漠,只有少量绿洲,气候炎热干燥,人口稀少(约30万)。居民多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信奉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首府阿尤恩。西撒地区资源丰富:磷酸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8,此外还有钾、铜、石油、铁、锌等矿产。西撒海域是非洲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渔场之一,年捕捞量可达150万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