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

西汉定陶恭皇
刘康(?—公元前23年),西汉定陶恭皇,汉元帝刘奭的次子,生母为傅昭仪。[1][2][3][4]
永光三年三月(公元前41年),刘康被封为济阳王。[5]汉成帝刘骜即位后,将其改封至富庶的山阳郡(昌邑),封号山阳王。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刘康再次改封至汉朝最富庶的定陶为王。[3]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刘康病逝于封地定陶汉哀帝即位第二年,追尊生父刘康为定陶恭皇,并将其墓地改称为定陶恭皇陵。[4][2]

人物生平

刘康的父亲汉元帝刘奭是由汉宣帝册立的太子。刘奭为太子时,独宠太子妃司马良娣。在司马良娣病逝前,她曾对太子刘奭表示,自己是因其他姬妾的诅咒而亡。此后,刘奭不再临幸其他姬妾。汉宣帝担忧太子无后,与皇后商议为刘奭选妃。刘康的母亲傅昭仪因此被召入东宫侍奉太子。然而,由于宣帝和皇后偏爱王政君,王政君得以受到太子临幸,并生下刘骜[1]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元帝即位后,立刘骜为太子,并册封傅昭仪为婕妤。傅昭仪为元帝生下刘康。刘康自幼聪慧好学,性情温和,深得元帝喜爱。永光三年三月(公元前41年),刘康被封为济阳王。[5][1]元帝晚年因身体不佳,渐渐不再亲自处理政务。而太子刘骜贪图享乐,沉迷酒色,使元帝对立储问题产生动摇之意。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病重,命傅昭仪与刘康侍奉在侧。病重之际,元帝再次萌生更换太子的想法,但遭到长期随侍左右的外戚史丹的极力劝阻。同年,元帝驾崩,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