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敬德-抖音百科
徐敬德(1489年-1546年),朝鲜李朝唯物主义哲学家,字可久,号食斋、花潭。出生于朝鲜松都(现开城禾井里),因长期居住开城郊外花潭,故世称花潭先生。徐敬德出身下层官吏家庭,终身不仕,专心钻研哲理和从事教育事业,过着清贫的学者生活。他的哲学思想基于古代道家哲学理论,如阴阳和气,研究唯物主义和现象学。著有《太虚说》《理气说》《原理气》《鬼神死生论》等哲学论著和若干诗文,均收录在《花潭集》(4卷)中。徐敬德与妓生黄真伊、朴渊瀑布并称为“松都三绝”。 人物经历
朝鲜李朝唯物主义哲学家。字可久,号食斋、花潭。朝鲜松都(现开城禾井里)人。因长期居住开城郊外花潭,故世称花潭先生。下层官吏家庭出身,终身不仕,钻研哲理和从事教育事业,一生过着清贫的学者生活。著有《太虚说》、《理气说》、《原理气》、《鬼神死生论》等哲学论著和若干诗文,均收录在《花潭集》(4卷)中。 徐敬德反对理学家的“理先气后”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天地万物是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气”是世界的起源,一切事物,包括人和精神在内,都不过是“气”的不同的凝聚状态。徐敬德在朝鲜哲学史上首次明确地提出气不灭论,认为“气”尽管在形态上有变化,但它不是无中生有,也不从有到无,其物质实体的“气”永久不灭。他在《太虚说》中说:“气无始也,无生也,既无始,何所终?既无生,何所灭?”在谈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是气之实体,理不能离开气而独立存在。 徐敬德提出“一便涵二”,“二自能生克”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统一的“气”中包含有两个对立面,“一气之分为阴阳”,整个物质世界是充满着矛盾“生克”的对立面的统一体;对立统一的物质世界是处于“来来不尽”、“归归不尽”的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之中;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是由于外力而是内因即由“自能尔”、“机自尔”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