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汤

蛇和母鸡炖煮的中国粤菜
龙凤汤是蛇和母鸡炖的汤,盛行于广东、湖北。[3][4]龙即蛇,有活血明目之功效。凤即鸡,有滋补健身之用。两者共炖,汤清味美,蛇肉清香,鸡肉醇甜,合而为一,口感独特。[4]
龙凤汤源自宋代状元刘文龙的创意,据传,刘文龙为助重病且怀龙凤胎的嫂子调养身体,将偶遇的蛇肉与鸡肉巧妙结合,创制此汤,嫂子饮用后,身体日渐康复,此汤因此得名“龙凤汤”,后亦称为“文龙汤”,流传至今,成为谷城一绝。[1]

历史沿革

谷城特色佳肴“龙凤汤”,源自宋代状元刘文龙的创意。刘文龙是河南人,从小聪慧过人,发奋苦读,小小年纪就考取了秀才。后来又考举人,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他从河南南阳游历到湖北谷城南河东岸文王跑马道的下边,发现这里有个岩屋,有天然的石床、石桌、石凳,于是就留下来苦读。[1]
刘文龙在这里读书期间,传来老家嫂子重病的消息。刘文龙父母早逝,长嫂如母,恩重如山,兄嫂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刘文龙匆匆忙忙地赶回家。郎中告知,刘文龙的嫂子老三出生才几十天,又怀上了暗胎,而且已经三四个月了。生老三时大出血,身体一直很虚弱,这次怀上的又是龙凤胎,既要哺乳,又要为肚中的两个胎儿提供营养,身体承受不了,郎中建议食补。刘文龙为助重病且怀龙凤胎的嫂子调养身体,将偶遇的蛇肉与鸡肉巧妙结合,创制此汤。嫂子饮用后,身体日渐康复,此汤因此得名“龙凤汤”,后亦称为“文龙汤”,流传至今,成为谷城一绝。刘文龙不仅因此汤闻名,更以其才学高中状元,其读书之地亦被后人尊称为文龙书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