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1861年—1929年),男,出身于世医家庭,先后任中国医学会副会长,绍兴医学会会长,神州医学总会外埠评议员、评议长。1908年6月,何廉臣与绍兴医界同仁创办《绍兴医药学报》,任副主编。1929年,何廉臣去世,终年68岁。[1]
人物经历
何廉臣,祖父何秀山为绍派伤寒名家,自幼受到医学熏陶。两次乡试失利后,弃儒学医,师从沈兰坨、严继春、沈云臣等医家,后随名医樊开周临证三年。曾离绍出游访道,至苏州、上海等地访求名家。1886年,何廉臣在苏州与绍兴名医赵晴初结为忘年交,探讨浙东风土民情。在上海期间,与丁福保、周雪樵、蔡小香等沪上名医来往密切。20世纪初,积极参与创建我国早期中医学术团体等医界社会活动。 何廉臣在1908年6月与绍兴医界同仁创办《绍兴医药学报》,担任副主编,社址在绍兴宣化坊,共出刊141期,1921年停刊。何廉臣一生著作甚丰,先后编辑出版《医药丛书》《国医百家》《重订广温热论》《感证宝筏》《湿温时疫治疗法》《增订通俗伤寒论》《新方歌诀》《何廉臣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等。 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