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莹

胡士莹
胡士莹(1901—1979),字宛春,室名霜红簃,出生于平湖。他是杭州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专注于说唱文学、戏曲、小说三个领域的研究,尤其在话本小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代表作为中华书局出版的《话本小说概论》。胡士莹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擅长书法、绘画和围棋。[1][2][3]

人物经历

胡士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勤奋好学。由于早年患有麻疹导致听力受损,他形成了沉静的性格。在他六岁时,父亲开始教导他识字,十岁之前已经能够熟练阅读《古文观止》并背诵《四书》。十四岁时进入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校就读,十六岁时因病退学转至俞氏私塾继续学业,研习《诗经》《礼记》《左传》《战国策》等经典,并开始尝试诗歌和词赋创作,同时学习书法和围棋。

教育与职业发展

1920年,胡士莹通过同等学历考试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成为特别生。毕业后,他曾任职于多所学校,包括平湖诒谷学堂、稚川中学、南京私立东方公学、扬州中学和嘉兴中学等。1929年起,在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并次年在复旦大学兼职授课。随着暨大内迁,他又在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担任教授。抗战结束后,胡士莹移居杭州,在之江大学文学院担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任教。1961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研究员,并指导研究生。他还参与了《辞海》的编纂工作。晚年的胡士莹致力于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以及小说、戏曲、通俗文学的整理研究。即使在生病期间,他仍在计划编写《中国古代小说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