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庆

北魏至隋朝时期的官员、将领
阎庆(506―582年),字仁庆,河南河阴人,北魏至隋朝时期官员、将领。阎庆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家族三代均在北魏朝廷做官。[1][2][3]
阎庆在正光年间(520年—525年),跟随他父亲阎进在盛乐郡固守城池,抵御破六韩拔陵部将卫可孤的围攻,立下战功。随着北魏的动荡,阎庆在永熙三年(534年)选择归附西魏,受到西魏丞相宇文泰的赏识,被任命为中坚将军、奉车都尉等职位。他善于安抚部下,士卒愿意为他效力,因此在战场上屡建功勋。在北周时期,阎庆的官位逐渐上升,历任河州刺史云州刺史、大将军等职,封爵太安郡公。在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阎庆继续受到朝廷的尊重,由于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他在开皇二年(582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追赠他为司空、荆谯淅湖沣广蒙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等职位,并赐予谥号“成”。[2][3]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阎庆,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家族三代均在北魏朝廷做官。曾祖父阎善,曾任龙骧将军与云州镇将之职,所以在云州的盛乐郡定居。祖父阎提,历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和敦煌镇都大将的官职。他的父亲,凭借战功被授予了盛乐郡守一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