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

南北朝至隋朝名臣、将领
李穆(公元510年-586年),字显庆,自称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汉代骑都尉李陵的后代,北魏、西魏、北周、隋初四朝名将。累迁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司空,太师、申国公等。[1][3][2][4]
北魏时期,李穆追随宇文泰,因恭谨勤勉受信任,常伴其侧。原州之战,活捉史归得都督之位。此后在活捉窦泰、收复弘农等战役屡立战功。[5][1]西魏时期,沙苑之战李穆随宇文泰胜高欢,建议追高欢未被纳,凭功进公爵。邙山之战时宇文泰堕马,被李穆救起,获得宇文泰赞赏,并且得到晋升,封为安武郡公等。[5][6]北周元年,李穆增加食邑三千户,将儿子的爵位让给兄弟儿子。宇文护执政,兄李远和侄子谋逆被杀,李穆因劝兄长除掉侄子,得以免于治罪。李穆为救侄子李基请求用自己两个儿子代李基死,宇文护被感动随即全部赦免。武成年间,李穆历任少保等多职,奉诏修筑通络城等。天和年间,李穆晋爵申国公,筑建武申、安民等七镇。[7][8]隋初,杨坚为相,尉迟迥叛乱,招纳李穆,李穆锁扣使者,呈奏其信拒绝谋反,献给高祖十三环金带并秘表劝进。杨坚接受禅让后,拜李穆为太师,并许其赞拜不名,享有三千户的租赋,子孙多封官。李穆上表请退,文帝以新朝借谋留之,准其免去朝会,有事派遣使者询访。[9][10]开皇六年(586年),李穆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追赠使持节都督冀、定、赵、相、瀛、毛、魏、卫、洛、怀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 “明”。[3]
西魏末年李穆救宇文泰脱险,助力北周兴起;隋初李穆拒尉迟迥,护国家统一并力主迁都长安。李穆其家族因隋文帝优遇而显赫,自身从北魏因战功起步,历大统年间建功封爵,至隋因助力封太师,死后追赠,一生功绩卓著且家族荣盛。[9][10][11][12]宇文泰赞李穆不顾自身安危救己,其英勇忠诚可贵。杨坚夸李穆器宇宏深等,凭才德助力建隋。唐魏征评李穆与梁睿是周室功臣,肯定李穆功绩与政治智慧。[13][14][1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