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轨

隋末唐初河西地区割据者
李轨(?-619年),字处则,凉州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隋末唐初河西地区割据者,建立河西大凉政权,年号为安乐。[1][2][3]
李轨是武威豪强大户,隋朝末年担任武威郡鹰扬府司马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轨与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举旗起事,李轨被推举为首领,自称河西大涼王。[3][2][1]任用隋朝官吏谢统师为太仆卿,韦士政为太府卿。此后不久,派大将李赟在昌松应战薛举,大获全胜。[3][2][1]之后李轨带领众人攻占张掖、燉煌、西平、枹罕,占有了河西五郡。[3][2][1]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高祖派人招抚李轨,李轨派李懋赴朝廷进贡,李渊封李懋为大将军并让张侯德带着诏书任李轨为凉王。[4][3][2][1]但在张俟德到达凉州之前,李轨已自封为帝。[3][2][1]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张俟德达到凉州,李轨采纳曹珍等人的建议效法“萧察事魏,自称梁帝而称臣于周”。李轨派邓晓与使者进京朝拜,并上书李渊自称“皇从弟大凉皇帝臣李轨”而不接受封号,之后李渊囚禁了邓晓,准备发兵讨伐李轨。[4][2][5]
李轨听信安修仁谗言,以毒酒赐死谋臣梁硕,以致军心逐渐离散。[4][3][2][1]又受胡人巫师蛊惑,耗费巨大修筑玉女台,致使民怨沸腾。随后恰逢饥荒年,而李轨认可谢统师等人的说法决定不发放仓粮,这更加激起了民众的怨恨情绪。[4][2]唐高祖安兴贵(安修仁之兄)赴凉州招抚李轨,安兴贵知道李轨不可说服,便伙同弟弟安修仁等人暗引诸胡兵马围攻姑臧城,奚道宜(曾为薛举柱国)率领自己的部下和安修仁一起共同攻击李轨。[4][3][2][1]由于李轨人心已失,最后战败被俘,武德二年(619年)五月,李轨被斩首于长安。从起兵到灭亡为时三年,河西全部平定。[4][2][5]

人物生平

举旗起事,占据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