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病是一种脑部寄生虫病血吸虫卵经体循环(多经颈动脉)、脊椎静脉系统或颅内静脉窦进入颅内,引起脑组织病理改变。脑血吸虫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多在感染后6个月左右发病,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发热、意识障碍瘫痪、抽搐及腱反射亢进、脑膜刺激症、锥体束征等;慢性型多见于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主要症状为癫痫发作,以局限性癫痫多见,也有患者以颅内压增高伴定位体征为主要表现,比如头痛。脑血吸虫病主要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脑血吸虫病可引起脑组织病变,导致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瘫痪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脑血吸虫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轻型患者多可治愈,重症者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 神经内科、感染科

病因

  • 本病为是一种传染病,需要满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要素。
  • 传染源
    • 血吸虫污染的水源等。
  •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
  • 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