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古城

明朝时期建于榆林市的历史建筑
榆林古城,位于中国陕西省榆林市区的核心地带,[1][2]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古城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2]截至1964年,榆林古城范围及建筑风貌基本与清朝时期保持一致,面积约为2.14平方千米。[4]
榆林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5]也是中国塞北一座空间形态完整的明清古城。[6]明成化年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卫以后,曾多次修建。比较著名的就是其中的“三拓榆阳”。明武宗[]榆林时曾说:“榆林真乃小北京也!”[7]
榆林古城的特色为:“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2]即南塔凌霄塔、北台镇北台,从南门起向北排列有文昌阁、万佛楼、新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座明清风格的楼阁,素称“六楼骑街”。[4]

建设背景

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是农耕民族防御蒙古鞋粗游牧部族南侵而构筑工事的最佳选择。榆林城建位置在长乐堡与保宁堡之中,左山右水,巍然雄镇。其城东依驼峰山,西临榆溪河,南带榆阳水,北镇红石峡,故明代列为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驻地。据《延绥镇志》、《榆林府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榆林寨。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王朝命驻守绥德延绥镇都督王祯在偷林庄(今普惠泉处)始筑榆林城堡,“城座不过百矩”。成化八年(1432年)延绥巡抚余子俊在城北(今官井滩)增筑城垣,成化九年(1473年)将延绥镇治所由延绥移驻榆林城堡,延绥镇因此也称榆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