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安总队,简称“青保”,也被称为“崂山抗日游击队”。是抗战时期在鲁东和崂山一带活动的一支国民党抗日武装力量。这支部队的兵源主要是崂山本地人,其军官的班底多为原青岛国术馆的学员。其前身是由第五战区游击队指挥部16支队2总队直属3大队改编的鲁东独立营。 组建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却了全面对华侵略战争。时仁青岛市长沈鸿烈根据青岛地区的战略地位以及当时的形势,沈鸿烈认为应该首先破坏日本设在青岛的九大纱厂,切断其物资供应。 为此早在事变之前的1937年7月1日,在崂山区(当时称李村区)朱家洼村成立以青岛国术馆训练人员为骨干的爆破大队。 大队长沈仁,现李沧区于家下河村人于承芳任爆破队“点火正”。爆破队成立后,在朱家洼村进行操作训练,让队员熟练地掌握爆破技术及其他一些军事常识等。 当时日本在青的九大纱厂拥有45万纱锭,绵于四方、沧口一带达20余华里,厂直坚固、规模宏大,且各纱厂均安装有防火设备及蓄水池,并非简单放火所能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