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孝侯

春秋时期晋国第十三任君主
晋孝侯(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724年),姬姓,名平,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第十三任君主,晋文侯之孙,晋昭侯之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39年至前724年,共计15年。[1]在这段时期,晋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曲沃桓叔一脉与晋文侯一脉的斗争日益激烈。
晋孝侯在位期间发生了两次重要事件。昭侯七年(前739年),曲沃桓叔与晋大臣潘父勾结,弑杀了晋昭侯,后试图入主晋国,但被晋人击退。晋人共立公子平为君,即晋孝侯,并诛杀了潘父。孝侯十五年(前724年),曲沃桓叔之子曲沃庄伯在晋国都城翼城弑杀了晋孝侯。晋人发兵攻打庄伯,但庄伯退回曲沃。晋人立晋孝侯之弟公子郄为君,即晋鄂侯。晋孝侯被后世追谥号为“孝”。[2]

人物经历

昭侯七年(前739年),曲沃桓叔与晋大臣潘父勾结,弑杀了晋昭侯,后试图入主晋国,但被晋人击退。晋人共立公子平为君,即晋孝侯,并诛杀了潘父。
孝侯十五年(前724年),曲沃桓叔之子曲沃庄伯在晋国都城翼城弑杀了晋孝侯。晋人发兵攻打庄伯,但庄伯退回曲沃。晋人立晋孝侯之弟公子郄为君,即晋鄂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