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大战

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的四次大规模战役
百师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战役之一。在1939年至1940年间,中国军队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主动对日军发起了四月、七月、秋季与冬季四次大规模攻势。其中,冬季攻势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军队投入了192个师的兵力,直接参战的兵力约71个师,总人数超过55万人。[1]

简介

1938年6月,继徐州会战兰封会战后,国民政府再次组织120多个师的兵力在武汉周围与日军展开大战,本次大战持续四个半月,为抗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双方损失惨重,尤其是装备和战术相对落后的海军和空军,也投入了激烈的战斗,损失惨重。此次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实力,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势头。国民政府通过此次会战巩固了西北、西南的国土坚固防线,实现了以西南为抗战基地的战略构想。此外,会战把日军主力吸引在使得日军战线拉长,从而稳定了战争的攻守态势。会战结束后,日军未能再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也未能进一步进攻重庆,抗战就此进入相持阶段。

战役情况

“冬季攻势”于1939年11月1日正式启动,至1940年3月结束。之所以选择于此时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对日主动作战,乃是因为按照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所制定的整军计划——“将全国现有部队三分之一配备在游击区域——敌军的后方,担任游击;以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对敌抗战;而抽调三分之一到后方整训。每期整训期间,暂定为四个月;一年之内,需将全国军队一律整训完成”——至1939年10月,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