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宪公

秦国第三位国君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jìng])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1]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秦宪公时期,秦国攻灭荡社,消灭西戎荡氏,击败芮国,并迁都平阳。秦宪公十二年(前704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根据《史记·秦本纪》和《史记索隐》记载,秦宪公死后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宝鸡北陵原),但《史记·秦始皇本纪》却记载其死后葬于“衙”(今陕西渭南白水东北)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1][2]

人物生平

继承君位

秦宪公(《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已失传,是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秦文公四十八年(公元前718年),秦静公去世,秦文公立孙子秦宪公为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