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医简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文物
天回医简,是出土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三号墓的文物。[1]收藏于成都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
201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北郊天回镇老官山发现了一处西汉时期墓葬。在其中的3号墓中,出土了大量医学竹简,被称为“天回医简”。[3]2014年10月,天回医简整理组成立,整理拼接后得到930支医简,其上用篆隶、古隶及隶书书写的文字共计2万余个;[4]医简上的文字包括篆隶、古隶及隶书。[2]医简被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等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系统的医学体系。[4]2023年4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天回医简》整理出版新闻发布会。经专家反复研究求证,“天回医简”或为失传的扁鹊医书。[5]截至2023年8月,只有116枚简[]完成了保护修复工作,成都博物馆在展32枚[2]
天回医简是中国出土的医学简牍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医学文献[6]对于探究中医学理论演变和传承发展规律、系统梳理中医发展的学术脉络、复现澄清早期医学文化基因等具有重要价值。[7]

出土挖掘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汉墓在地铁建设施工中被意外发现,因其出土木牍、竹简、人体经穴漆人像和竹木制织机模型的重要价值,而被评为2013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其中,有文字的竹简960多支,涉及8种医书和1种法律文书,合25000余字,被称为“天回医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