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佑

余佑
王余佑的父亲名延善,字维婴。鹿善继孙奇逢二人为明末北方的学术大师,对王余佑甚为器重,亟称之。王余佑的生父王延善为县诸生,为人尚气义,曾以万金家产结客。

正文

王余佑,字申之,一字介祺,号五公山人,卒后门人私谥文节,世称文节先生。明末清初人,生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卒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享年七十岁。其先世为小兴州(今河北栾平北)人,本姓宓,自八世祖时徙居直隶新城,赘于王氏,因改姓王。王余佑的父亲名延善,字维婴。伯父名建善,字恢婴。有一兄一弟,兄名余恪,弟名余岩。在崇祯十三年(1640)以前,王余佑已被过继给伯父为嗣子。

人物简介

王余佑幼伟岸,有大志。聪颖,读书识大体。十六岁时,补博士弟子员。初随定兴人鹿善继学,后受业于容城孙奇逢,又与茅元仪杜越、刁包等人为师友,并曾得到桐城人左光斗的赏识。鹿善继、孙奇逢二人为明末北方的学术大师,对王余佑甚为器重,亟称之。而清初北方的学术大师颜元(字浑然,号习斋)、李塨(字刚主,号恕谷)则为王余佑弟子,对王余佑雅相敬重。颜元曾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介祺得其二,温、恭是也。”称王余佑气度包罗,可资师法,自谓平生所不能及,以至对王余佑“以父道事之”。李[gōng]也说:“春风满坐,经济满怀,吾不及五公。”而在王余佑卒后,其长子王孚则亦以为李塨最能传其父之学。到王余佑在献陵书院讲学时,门弟子远近从游的多至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