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普晴

林则徐次女
林普晴(1821年—1873年),字敬纫、俊兰,是清朝时期的女性,林则徐的次女。她嫁给了沈葆桢。1855年,沈葆桢在九江守卫时,太平军自吉安攻陷了贵溪和弋阳。沈葆桢在筹集河口军饷时,郡城变得空虚。林普晴紧急向驻玉山的饶廷选发出飞书请求援助。援兵迅速赶到,围困被解,民心安定,林普晴因此声名远扬。1873年,沈葆桢仍在船政任上,林普晴已在家居住了十年。因积劳成疾,她于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病逝在宫巷家中,享年53岁。林普晴的生平事迹展示了她的勇气和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1][2][3]

人物生平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普晴与表兄沈葆桢结婚。沈家贫寒,一切家务她都得亲自去做。林普晴自幼不进厨房,但嫁入沈家后,她下厨房认真做好饭菜,很得婆婆的称赞。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沈葆桢入翰林,带林普晴到北京居住,生活较为艰苦。[4][5]
林普晴与沈葆桢的婚姻具有一定的家族渊源。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因此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6]福州城面积不大,沈家居住在宫巷,而林则徐母亲的娘家在文儒坊。林则徐的家庭最初位于左司营,后来迁至文藻山,两者距离三坊七巷均不远,因此彼此实际相当接近。可以说,虽然是远亲,但由于地理位置相近,互相走访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