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文集-抖音百科
《爱因斯坦文集》是由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编译,商务印书馆于2009年12月1日出版的图书。该书收录了爱因斯坦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和一般自然科学方面的代表性论述,主要包括他自己撰写的文章、讲稿、通信,以及其他人士撰写的关于 爱因斯坦的谈话记录。此外,书中还包括几封他人撰写的相关通信,作为附件。[1]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成长于物理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他与其他一代物理学家共同推动了物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有很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家。他一生的活动时多方面的,其思想也是非常庞杂的。[2]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至19世纪中期,随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建立,尤其是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贡献,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让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已解决,留给后来者的只有细节上的补充与发展。然而,历史的发展却出现了转折,一系列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现象相继出现,如以太漂移实验、元素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家,他的活动范围广泛,思想复杂多样。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科学工作和哲学思想的看法存在争议。《爱因斯坦文集》的编纂旨在为爱因斯坦的研究和讨论提供原始资料。对于宗教,爱因斯坦强调对超越个人价值观的思想的热忱和坚持。他认为,主张人格化上帝存在的教义不会被科学彻底否定,因为它总能在科学尚未触及的领域中存活。尽管如此,他相信这类教义的行为既不可取又可悲,因其不利于人类进步,最终将失去影响力。 爱因斯坦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他指出,科学若无宗 教就如同跛行,而宗教若无科学则如同盲人。他坚信,宇宙宗教情感是科学研究与创新的基础与动力。爱因斯坦明确表示,宇宙宗教情感是科学研究中最有力、高尚的动力。如果没有这种热情,便无法在理论科学的开拓工作中取得成就。他还提到,如果不对理论构造能否把握现实持怀疑态度,或者不相信世界的内在和谐,那么科学便不可能存在。这种信念始终是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