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是金朝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史学家。他出生在奉符(今山东泰安),祖籍冯翊[yì](今陕西大荔)。党怀英为北宋太尉党进的十一代孙。他以其才华擅长文章,工画篆籀[zhòu],被誉为金朝文坛的领袖。他的书法作品被称为“独步金代”,并留下了许多碑刻作品,如岱庙“金重修东岳庙碑”的篆书题额以及谷山寺碑、天封寺碑等。党怀英于金朝大定十年中进士,后担任翰林学士承旨,被尊称为“党 承旨”。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他被任命为泰宁军节度使,以宽简为政,深得人心。次年再次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泰和元年,他受命编修《辽史》。党怀英于大安三年(1211年)逝世,葬于奉符城南四十里(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北集坡乡西旺村),享年七十八岁,谥号文献。他著有《竹溪集》十卷。[1] 人物生平
党怀英,祖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党怀英为宋初名将党进的十一代孙,其父党纯睦为北宋泰安军录事参军,后死于任上,其母以贫不归,因家奉符(山东泰安)。 党怀英少年时与大词人辛弃疾共同师事毫州刘瞻(字岩老),一时并称“辛党”。金人南下,山东沦陷,辛 弃疾率众起义,归宋抗金,而党怀英则留而事金,从此分道扬镳[biāo]。在金“应举不得志,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簟[diàn]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1170)中进士,调任莒州军事判官,后累迁汝阴县尹、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侍制,兼同修国史。大定二十九年(1189),与郝俣参与《辽史》刊修。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升直学士,担任国子祭酒。时增修曲阜宣圣庙,奉圣命撰碑文。后迁侍讲学士、翰林学士等职,深受历任君主赏识,为当时金朝文坛领袖。 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欲告老,未准,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他为政崇尚宽简,深得人心。次年再次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逝世,逝世后埋葬于山东泰安奉符城(今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西旺村)党家林,建有党怀英墓地,文革被破坏,现仅存石人、石马、石羊等埋于村东,主墓已不知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