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夫(1890年7月4日—1978年2月3日),原名蒋佐,字立夫,浙江平阳(今龙港市麟头村)出生,中国数学家,[1][2][3]曾任中山大学教授,[4][5][6]中央研究院院士。[7][8][9]1910年,姜立夫考取了第二期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生的资格。[10]1915年,姜立夫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理学学士学位;1919年5月,姜立夫获哈佛大 学博士学位。1919年10月,姜立夫回到中国;1920年,姜立夫受聘于南开大学任教授兼数学系主任。[11][12]姜立夫在数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圆素几何与球素几何,[13][14][15]他采用矩阵方法对这些领域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16][17][18]他还在南开大学创办了数学系,[19][20][21]并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担任所长。[22][23][24]姜立夫对中国数学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5][26][27]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28][29][30] 人物经历
1890年7月4日,姜立夫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宜山区凤江 乡麟头村(今属龙港市)的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家庭。 1910年,在杭州高等学堂尚未毕业,便考取了第二期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生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