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读物

盲人所用的凹凸字板书籍
盲人读物,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盲人所用的凹凸字板的书籍、文件和通信”,是免费寄递的邮件。世界各国对盲人读物都采取资费优待的办法。新执行的《国际及台港澳函件处理规则》把盲人读物改为盲人邮件,增加了新的内涵。

基本内容

盲文书籍一般都是25×30厘米大小规格,在特殊的纸张上有许多凸凹不平的盲点,盲人就是靠触摸这些盲点来读书的。由于受盲文专用纸张价格较高、工时较长、印制过程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一本很薄的读物制成盲文书籍后,体积和厚度要增加10倍,制作费用也相应增高,一本约8万字的书籍转译成盲文时,就变成大约7、8厘米厚的两大本了,再加上盲文出版物的译制、校对都比一般出版物的成本高出几十倍,因此尽管译成盲文的作品不需要向作者支付版税、稿费等,盲文出版物的成本仍是高得出奇。例如一本零售价3元的《读者》杂志,印成盲文版的成本为210元,是正常读本的70倍,对于绝大部分盲人读者来说,这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说盲人读物如同凤毛麟角,盲人读物邮件更可谓是寥若晨星。按国际惯例,世界各国对“盲人读物”都采用优惠政策。比如1952年,万国邮联布鲁塞尔会议上就通过了《盲人邮件盖戳邮资免除》的决议,1957年又达成允许任何一国盲人免费使用邮件寄递服务的协议。我国的盲人读物邮件业务始于1958年,1988年我国邮电部发出了《“盲人读物”邮件实行免费寄递》(1988邮部字540号)规定,从1989年1月1日起,对盲人读物平常邮件实行免费寄递。要求按挂号寄递时,应交付挂号费;要求按航空寄递时,应交付航空费,资费标准同信函,但要在邮件封面上粘贴“盲人读物”标签。根据2000年《国内邮件处理规则》对的定义:盲人所用凸出点痕的书籍、刊物、信函和文件都可以作盲人读物寄递,但不包括盲人使用的特种纸张。用户交寄盲人读物,须经收寄人员验视内件并确认符合盲人读物准寄范围后,再交由用户妥善平直包装。盲人读物邮件的最大重量、尺寸限度同印刷品邮件,最小尺寸限度同信函。盲人读物邮件封面上应加盖“盲人读物”戳记以区别于其他邮件,信函型的按信函处理,印刷品型的按印刷品处理。
盲人读物改为盲人邮件,改变了多年来人们对盲人读物一成不变的概念,盲人邮件不再局限于原来的“盲人书籍、文件和通信”,收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有函件,还有物品,定义也更加明确,使用的用户比较具体,有利于收寄人员操作执行,符合通信生产实际,适应现代化社会盲人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