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辟

唐朝西川节度副使
刘辟(?-806年12月12日),唐代军事将领、诗人、政治家和叛乱分子。他在贞元年间成为进士及第,被韦皋招募,后官至御史中丞[1]在韦皋逝世后,刘辟请求朝廷封他为西川节度使,但被改封为给事中。刘辟起兵抗旨,阻止袁滋进入西川,后被封为检校工部尚书,领剑南西川节度使[2]元和元年,刘辟要求兼领三川,但被拒绝后发动进攻梓州。朝廷派遣高崇文李元奕严砺讨伐,最终刘辟被击败,投奔吐蕃,但被高霞寓骑将鹂定捕获。刘辟被判处斩,子刘超郎等九人也一并处斩。唐宪宗评论刘辟为“生于士族,敢蓄枭心,驱劫蜀人,拒扞王命。肆其狂逆,[guà]误一州,俾我黎元,肝脑涂地,咸宜伏辜,以正刑典。”刘辟割据被灭,是元和中兴中央攻略的第一步。[3]全唐诗中录有两首刘辟的登楼望月诗。[4][5][6]

人物生平

西川节度使韦皋805年八月死了,他的心腹刘辟不经朝廷同意就自立为留后。当时宪宗李纯刚刚即位,时机还不成熟,只好暂时采取安抚手段,于十二月任命他为节度副使,代理节度使事。刘辟立刻抖了起来。他认为这个年纪轻轻的宪宗皇帝在藩镇事务上绝对不可能比当年的德宗更有能耐,于是得寸进尺,公然向朝廷要求得到三川之地。
宪宗给刘辟的答复是——不。
刘辟冷笑。他觉得李纯这么做无异于是在重蹈德宗年轻时的覆辙,所以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于这一年正月悍然出兵进攻东川,把东川节度使李康团团围困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