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昌(1078年-1127年),原名聂山,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北宋末年大臣、将领。曾任相州教授、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犯,聂昌坚持抗金立场,反对割地求和,因此被宋钦宗改名为聂昌。后因执行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议和任务,被金国杀害。宋高宗追封其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聂昌性格疏隽,喜救人急难,但也恩怨分明,睚眦必报[1][2][3]。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聂昌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过人,九岁时便能作诗,十四岁时参加乡试并名列前茅。大观三年(1109年)考中进士,随后以太学上舍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初任职于相州教授。由于蔡攸的推荐,聂昌被授予秘书郎一职,并逐步晋升为右司员外郎。他在任期间,对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官员地位提出了质疑,并成功促使朝廷对此进行了调整。之后,聂昌历任湖南转运使、太府卿、户部侍郎、开封尹等职。然而,由于与王黼的关系变化,他遭到了王黼的中伤,被贬为德安知府,后又被贬为崇信军副使,安置在衡州。[4]
抗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