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制-抖音百科
道路制是指唐朝的道制和宋朝的路制[1]。唐朝初期设有328个州和1573个县,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按照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10道,后来增加到15道。宋朝统一中原后,实行了分路治理的政策,形成了路—府、州、军、监—县的三级行政区划体系。 唐道制
唐朝时期,最初设立的道只是作为中央派遣的监察人员不定期前往问题区域进行视察的单位,没有固定的规章制度。随着边疆问题的增多,为了增强边防将领的权力,边境的节度使开始兼任道的采访使,并负责管辖州县事务。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战乱结束后,节度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形成了道(方镇)、州府、县的三级政区结构。然而,由于地方势力的强大,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 府
唐朝开元年间设立了府这一行政单位,相当于州。府的建立是为了突出京师、陪都或皇帝居住地的特殊地位。府的行政长官包括府牧、府尹、少尹,其下属机构与州基本相同,但府的官员品级高于州。到了明朝,府已经普遍代替了之前的州。